娱与购:16区125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PK

频道:财经 日期: 浏览:1

6月6日,上海夜生活节正式启幕。市商务委等部门在“上海之夏”国际消费季期间,推出了首批137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以及“公交+消费”“游船+消费”等特色场景和纯线上活动。可以非散点化落实在16个区的活动总计125个。

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按持续时间,从夜购、夜食、夜秀、夜娱、夜游、夜动、夜读七个维度比较分析,发现一些区的特殊做法值得推广,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。3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还给出了建议。

活动数量:宝山最多且最多元化

由于之后需要统计五大新城,表格将临港单列。但浦东新区的活动没有在临港设置,全部位于市区和国际度假区。本文制表均为赵忞,资讯来源均为上海发布公众号

从各区活动数量上看,宝山有20个,而且7个类别中占了5个,活动举办最多且最多元化。市中心的黄浦和徐汇举办活动16个,居第二。嘉定与长宁同为10个。嘉定活动举办数量超过市区的杨浦。杨浦无论总数还是类别均处末位。

在活动多元化上,黄浦、长宁与宝山同为5个,普陀、虹口、嘉定、崇明为4个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崇明的“夜游”非常多,占据总量的83%,唯一不在崇明的夜游活动位于安亭老街。

如果单独考虑五个新城(嘉定、青浦、奉贤、松江、临港),嘉定以涵盖4类10次活动遥遥领先,而松江和临港没有举办任何活动。

从7类活动的举办量上看,夜购和夜娱占绝对优势,分别为50个和33个。“夜购”举办得多,以各种主办单位为社区型综合体的“生活节”为代表。其实这类生活节也含有大量的餐饮和别的活动。“夜娱”互动性强,如市集、IP展(实为潮玩和二次元消费)、宠物活动等社交属性强,以及有“票根经济”的音乐会和话剧等。

宝山活动分散于诸多社区型综合体中,高境、庙行、大场等非宝山区中心(友谊路街道和国际邮轮度假区)的片区也设置了大量“夜购”活动,占所有区夜购总数的1/5。同为郊区的嘉定也将更多活动资源放在“夜购”上,夜购活动6个,仅比黄浦区少1个。

“夜动”和“夜读”最少。“夜动”的内容包括机车、瑜伽、夜跑、篮球等,宝山最多,有3个,但相对传统,偏复合型的城市体育。“夜读”取决于书店所在商圈的禀赋和其他夜间消费的活跃度,上生·新所的茑屋书店和思南公馆天然占有优势。

活动持续性:徐汇、嘉定、崇明最好

125个活动中,有32个(26%)仅举办1-2天,或者按照固定周期,每周举办2-3次/场。因此统计以旬为单位,看16区在6月-9月这四个月中活动举办数量。统计发现活动集中在6月下旬,7-8月开始减退,形成长尾分布。

郊区“生活节”较多,持续时间整体偏长,与市区的音乐会、光影秀、市集等专项活动做法差异大。

中心城区活动集中在6月,然而暑期游客高峰期的7月,活动数量却出现断崖式下跌。静安、虹口集中在6月举办活动,而后“躺平”,浦东、黄浦、长宁则是“长尾效应”缓慢下跌;杨浦7月上旬后,普陀8月下旬后不再举办活动。

徐汇整体活动数量稳定,举办活动的高峰期在6月下旬-7月下旬。从7个夜间活动类别可以看到徐汇的活动多为“夜娱”,以特定话题举办市集,或者演艺,且分散在衡复街区,每场活动只延续2天,或者周期性间歇举办。

徐汇的衡复街区是文旅和文化活动热点地区。它在举办夜间活动采用类似“针灸”(城市更新中一种微小介入)的方式,依托于原本就发达的风貌区商业-居住系统。《城市中国》执行主编崔国提到,一个地区的夜间消费是根据长期的口碑、特色等逐渐形成的。衡复街区全年都有品牌市集,甚至还有专门的活动地图,而非仅为了夏夜消费集中突击组织活动。

郊区的活动高峰期为7-8月,刚好与中心城区错峰。嘉定和崇明在7-8月有明显的高峰,每旬的活动数量多达八九个。崇明因为远郊、自然生态促进了“一宿二泊”的夜游,特别是露营、观星、研学等项目。

同济大学城市和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苏杭居住在安亭,并且长期跟踪在嘉定和闵行北部夜间消费人群。她提到夜经济发达主要是从事服务业的年轻人较多。这种服务业不完全是刻板印象中的“低端服务业”,还有更偏新质生产力方向的“保险、大型机械、医美、建材的销售”。

所以产业比重较大的西部片区,夜间消费者汇聚闵行的虹桥、七宝、虹梅一带(与闵行区重点举办活动的吴中路和古北有偏差);合租在昆山花桥、在上海市区商圈上班的服务业从业者偏好市中心和安亭。嘉定区10个活动中4个全在安亭举办,活动类别为夜购、夜食、夜游,也符合了这些群体的需求。

根据苏杭研究和采访内容整理

优化方向:来自徐汇、宝山和嘉定的经验

宝山夜间活动数量多,分布广、类别多(以“夜购”见长);徐汇类别集中于“夜娱”,但其中的主体性明显,连带消费的内容也多,还有衡复街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旅生活方式的吸引力;嘉定的夜间活动在五个新城里数量最多,类型也最多元。三者最大共同点是供需匹配得较好。

夜间活动优化需要考虑两个方面。其一是发展夜间经济的本质是延长消费链,市中心夜间活动的类型选择和需要以打造城市IP为导向,顺应本地长期以来的消费群体需求和口碑。对比徐汇的活动,静安北部、普陀、虹口和杨浦的活动组织并没有完全塑造出片区特有的“生活方式IP”。崔国建议,虹口北外滩应该在夏夜多举办类似之前“迪里耶探索之旅”一类关于“一带一路”的快闪店和文化活动,以“国际风情”强化“世界会客厅”的大众认知。

以“迪里耶古城”为背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北外滩码头的夜间摩肩接踵。崔国 图

其二是增加对单体店铺的关注。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国际和数据研究室研究员戴跃华指出,综合体关门时间不受政府管理,而是按照综合成本考虑。以综合体为主办方,会让“夜经济”在晚10点跟随综合体闭店而结束。

上海在2019年曾强调过夜经济和“海派特色小店”,但后来没有细化落地。相比之下,长沙连续三年入选“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”,在夜经济示范系列评选结果中有街区、门店、名片三类。其中示范门店可以细化到超市、餐饮、文创体验等诸多细分门类中某个品牌的某一家分店。

被统计的125个活动中49个(39%)由综合体主办,不仅郊区,城区也有。如果上海在商圈的主要综合体之外,根据吸引入境游客、流量大等指标,选择性地激励某些已经营业至凌晨1-4点的店铺,引起周边店铺的效仿或提供连带消费,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另外,夜购、夜食、夜秀、夜娱、夜游、夜动、夜读七个维度本身也不具备时空、客流和消费额上的均等性,需要各自找到合适的激励方式和具有连带消费示范效应的“名片”店铺。苏杭提到足疗、SPA等健康服务对于夜间消费者而言很重要,这些店铺具有一定过夜属性,方便消费者停留到凌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城市因集聚而诞生。

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、人居环境、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。

澎湃城市观察,聚焦公共政策,回应公众关切,探讨城市议题。

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,获取更多订阅资讯。